金剛般若波羅蜜經
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
【略譯3】
今天是周六,祝大家周末愉快!繼續學習。
經文:"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,即從座起,偏袒右肩,右膝著地,合掌恭敬。而白佛言"
須菩提長老從大眾中站起來,露出右肩,右膝跪地,恭敬的合掌,對世尊說。
鳩摩羅計法師翻譯的'須菩提'是音譯,玄奘法師翻譯為'善現'是意譯。
經文:"希有! 世尊。如來善護念諸菩薩,善付囑諸菩薩。世尊! 善男子、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應云何住? 云何降伏其心"
須菩提尊者首先贊嘆佛:如來化身能很好的指引、教受在修行的菩薩,在佛涅槃時,還能留下很好的教法,讓後世的人,隨著佛的教法修行到正法。
如果有善根的人,發心要成佛,心應該住在哪𥚃?心如果住不在那裡,總是心猿意馬的,那我該怎麼降服那個妄想呢?
"善男子、善女人",世間好像對種姓制度不能接受,其實這是一個善惡因果的道理。前世學過佛法的人,跟佛有緣,可以相信、接受佛的教法。
'發心'就是要得到那個智慧。'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'指要得到無上正等正覺智慧的心。
整個《金剛經》就是圍繞著須菩提尊者的這個問而說的,就是心該怎麼想才對。怎麼去掉錯誤的妄想。
玄奘法師的翻譯是直譯、意譯的結合,經文:"白佛言:希有!世尊!乃至如來、應、正等覺,能以最勝攝受,攝受諸菩薩摩訶薩;乃至如來、應、正等覺,能以最勝付囑,付囑諸菩薩摩訶薩。世尊!諸有發趣菩薩乘者,應云何住?云何修行?云何攝伏其心?
玄奘法師的翻譯有三個問題,比鳩摩羅什法師多一問:云何修行?不只是心的想,還要有六度的修行。
經文:"佛言: 善哉! 善哉! 須菩提! 如汝所說,如來善護念諸菩薩,善付囑諸菩薩。汝今諦聽,當為汝說。 善男子、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應如是住,如是降
伏其心"
佛誇獎須菩提尊者說:很好!很好!你仔細的聽,我要為你說,想要成佛,該怎麼修行。像下面我說的那樣修行。
玄奘法師的翻譯,經文:"善現!汝應諦聽,極善作意,吾當為汝分別解說"不只是聽,還得要想,我分別解說你問的三個問題。
經文:"唯然! 世尊! 願樂欲聞"
須菩提尊者說我們很高興聽佛您怎麼講。
經文:"佛告須菩提:諸菩薩摩訶薩,應如是降伏其心: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─若卵生、若胎生、若濕生、若化生; 若有色、若無色; 若有想、若無想; 若非有想非無想,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"
鳩摩羅什法師這段經文,"應如是降伏其心"應該是回答須菩提尊者的第二個問題的。第一個問題是"應云何住",意思就是該發什麼樣的心才能成佛?
玄奘法師譯的經文:"佛言:「善現!諸有發趣菩薩乘者,應當發起如是之心:『所有諸有情,有情攝所攝:若卵生、若胎生、若濕生、若化生,若有色、若無色,若有想、若無想,若非有想非無想,乃至有情界施設所施設,如是一切,我當皆令於無餘依妙涅槃界而般涅槃"
鳩摩羅什法師的版本省略了第一問,直接是第二問,而回答的是第一問。所以我一對比,就能理解的更淸楚。
佛說要成佛就要發度一切眾生的心。一切眾生'生'的方式,有四種:卵生(鳥類)、胎生(哺乳動物)、濕生(潮濕的條件下所生的低等生物)、化生(天界,餓鬼道,地獄道)。包括了六道一切眾生。
'有色'有物質身體;'無色'只有精神、沒有物質身體;'有想'六道都有想;'無想'有一種外道修無想定,500大劫前六識不起想,比植物人厲害,叫做無想外道。除了佛以外,是三界錯誤修行的最高修行,錯誤就是他們以為斷掉想就能去煩惱,但是他們不知道有阿賴耶識,有種子;'非有想'、'非無想'無色界的頂,是六道眾生去煩惱達到的最高境界,80000大劫不是有想,也不是完全沒有想。
我都讓這些六道眾生入無余涅槃。
"無余涅槃"有身體就有感覺,所以要把身體滅了,想也滅掉,物質與精神全都去掉的無煩惱的境界。
這樣世尊就把須菩提尊者的第一個問題回答了,下周二開始學習須菩提尊者的第二個問題"云何降伏其心"。
謝謝大家
国际中文学院佛学会 foxuehui.blogspot.com/站点:gjzwxy.wordpress.com
留言
發佈留言